作為濱江城市,“城不見江、江不見城”曾是南京的世紀遺憾。可如今從三裝潢橋到大橋,百裡濱江風光帶雛形初具,漸行漸近的天際線把城市一步步“拉”向長江之濱。南京昨日發佈《濱江風光帶規劃建設和管理意見》,推動濱江開發。
  “長江百裡風光帶是南京的世界級名片。”省委常委東森房屋、市委書記楊衛澤說,南京要把它亮出來、用起來,推動城市開發從“秦淮河時代”邁向“長江時代”。
  百裡岸線新成屋居沿江城市之首
  萬里長江流經南京,划出一道弧線折向東去。從三橋到二橋,加上預防癌症食品江心洲兩岸,岸線全長58公里,不但長度居沿江城市之首,寬度從兩公里到三四公里不等,也極適合開發“江城”——南京的上游城市,江面“氣勢”不夠;南京的下游,江面太寬,城市大多“偏居”江南。
  可長期以來,大江對南京來說是“洪水走廊”,迫於長江天險,老城一直背江花店發展。在下關老城,高高的防洪牆隔斷了長江和城市;從江心洲到江北,放眼望去是農田荒野。
  破題,首先要從防洪和景觀的結合著手。記者在下關濱江商務區試驗段看到,寬闊的江景平臺既可駐足休閑、觀江賞景,平臺下閘門一閉,又可擋住汛期的洪水。江心洲南岸從堤坡到岸邊綠草鬆軟,撩開草坪,下麵卻是混凝土砌塊和碎石護坡。南京濱江開發總工李吉慶介紹說,這種法國引進的“雷諾護墊”綠化技術,將草種預先撒入水泥砌塊和石子下麵,汛期不怕水淹,水退後芳草依舊。
  記者一路看到,拆除了低矮棚戶,置換了港口碼頭,濱江風光帶一下子舊貌換新顏:駐足江心洲,河西高層鱗次櫛比、氣象不凡;過去從江南看大橋,水泥森林中若隱若現,如今從浦口銀杏廣場側面仰看大橋,真的有如舊金山“金門大橋”的景觀震撼。
  “海上絲綢之路”起錨南京
  按照南京計劃,到今年青奧前,南京將建成江南、江北兩岸大橋至三橋和江心洲南岸43.8公里風光帶;到2015年,建成全部58公里濱江風光帶。市住建委副主任何金雪介紹,這條百裡風光帶將成為市民的休閑長廊:在下關、河西等主城江段,將配套休憩、餐飲、娛樂設施,每隔500米設置一條過街通道穿過濱江大道,把市民引向江邊、日常休閑;在秦淮新河、綠水灣等江岸曲折、遠離城市的江段,將恢復濕地公園,以“綠、水、野”吸引都市客。
  “濱江風光帶還將是南京叫響海外的旅游線。”市旅游委副主任鄭曉明介紹,國際旅游界對南京的“印象”,一是世界第一大城垣(明城牆),二是長江邊的美麗古都。南京山水城林一體,長江繞城而去,順江而下“移步換景”,形成了若干特色鮮明的“風貌段落”:浦口老山綿延,江、山、城一體;江心洲夾江只有200米寬,未來城市景觀將和河西“雙峰並峙”,形成對景;幕府山、燕子磯山水相連,將復建永濟江流、達摩古洞等“金陵四十八景”,打造“人文生態濱江”。
  南京濱江臨河,過去叫得響的只有秦淮河水上游,如今借濱江開發,將以“長江游覽線”來一次“逆襲”。鄭曉明介紹,南京不僅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還是歷史上東海航線的起點。因此準備申遺的不僅有明城牆,還有“海上絲綢之路”,炒熱長江旅游線。
  未來長江將成城市“內河”
  濱江風光不僅是休閑綠道、瞰江步道,還將是南京發展的新軸線。記者看到,河西、江心洲已是一片開發熱土,老下關危舊房拆遷殆盡,江北新市區開發提上議事日程……
  昨日發佈的《濱江風光帶規劃建設和管理意見》明確:城區58公里岸線要全部成為生活、生態功能和旅游服務為主的活力岸段。為此將整合和搬遷數十家生產線碼頭,騰讓岸線空間;濱江開發要保護岸線天際線和景觀視廊,形成岸線和兩岸城市相得益彰的整體特色。
  因此,濱江風光帶背後的城市設計、產業特色,將決定南京未來。市規劃局副局長徐明堯介紹,生產性碼頭的搬遷,將使辦公、商務、旅游功能主宰濱江。譬如下關是唯一老城濱江區段,碼頭搬遷後形成休閑岸線,將開發大馬路、火車餐廳、老棧橋公園,形成懷舊情調和“民國範兒”。河西結合青奧項目和CBD二期,將發展現代服務業,成為“現代化南京中心區”。浦口通過5條過江通道和兩條地鐵線連接,一步跨進主城,老山至長江間將是“江北新市區”的腹地。
  處於河西、浦口間的江心洲一下子地位凸顯,從農業旅游島調整為“生態科技島”。建鄴區負責人介紹,江心洲15平方公里,只有一半面積搞開發,其中又有一半發展科技產業,島上空間大疏大密、四面環水,將成為職住平衡的“江島明珠”。
  眾多夾江分佈的城市板塊,把南京城建重心從秦淮河兩岸拉到長江之濱。未來的長江,將成為城市“內河”。
  本報記者 顧巍鐘  (原標題:擁江開發,南京跨入“長江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50ncpd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