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靳穎姝 廣東省社科院昨天上午發佈了《2013年度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作為課題執行人在解讀報告時強調,“我們不能小看GDP,但也不能不擇手段、不計後果地盲目追求GDP。在衡量區域發展的綜合競爭力時,產業結構和發展後勁的權重絕對是大於GDP總量的”。
  “區域發展後勁不足終極原因並非區域失衡”
  除2012年各地GDP指標外,《報告》還選用瞭如“人均GDP”、“經濟密度”、“工業增加值率”、“人均教育投入”等更加全面和綜合的指標來衡量廣東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丁力用段子來比喻廣東區域發展失衡,“例如梅州的城市建設就非常漂亮,但是梅州也有許多農村地區的發展與廣東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地位極不相稱”。《報告》指出,導致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主要有四大原因,分別為“對外開放紅利獲得不平衡”、“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失衡”、市場機制固有的馬泰效應等。但丁力強調,區域發展後勁不足的終極原因並不是區域失衡,而是傳統的發展模式。
  區域協調發展不是簡單把GDP的差距拉近
  “我去東西北調研時還見過一些空心村,當地就剩下幾個村幹部。”丁力認為,邊遠山區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的缺失,是導致東西北經濟大失血的根本原因。他強調,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不是簡單地把G D P的差距拉近,而是將讓市場來決定經濟增長的均衡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均等化。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解決‘企業型政府’和‘政府型企業’主導資源配置的發展模式,現在許多地方政府都熱衷於招商引資,直接參与製造GDP。還有些國企,壟斷著重要資源,卻無法產生應有的經濟社會效益。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未來廣東要大膽探索‘積極不作為’的服務型政府。”  (原標題:廣東應探索 “積極不作為”的服務型政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50ncpd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